在线教育的特征和未来是什么

2016-05-06 15:05:19 来源:36氪作者:佚名 人气: 次阅读 211 条评论

以一个校园BBS为起点,沪江依靠互联网外语教育培训起家。随着移动端的兴起,早一步完成了移动时代的转型。...

  在刚结束不久的 2016年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(GMIC)的全球移动教育论坛上,“互联网教育独角兽” 沪江创始人、董事长兼 CEO 伏彩瑞(阿诺),应邀发表了 “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教育” 的主题演讲。

  以一个校园 BBS 为起点,沪江依靠互联网外语教育培训起家。随着移动端的兴起,早一步完成了移动时代的转型。2015年10月 沪江完成了 D 轮超过 10 亿元的融资,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金的 “互联网教育 ” 独角兽企业,并在双十二期间创造了单日营收 4421 万的神迹。

  截至目前,沪江用户数已达 1.1 亿,其中移动端用户超过 8000 万,成为在线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。

  GMIC 之后,36 氪专访沪江 CEO 阿诺,在在线教育普遍不被看好的当下,深度解读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站之一,沪江成功转型和突围的秘诀(上篇),以及在线教育行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(下篇)。

  本篇为下篇。

  互联网教育需要 “文火慢炖”

  36 氪:过去几年,互联网对教育产业最大的改变是什么?

  阿诺:其实教育是一个发展很不充分的行业,不平衡,问题很多。而互联网这 30年 的特点是什么呢?是最优秀的企业家都诞生在互联网领域,我们说一个词叫 “汇聚天下英才”。

  所以互联网和教育结合,最大的意义是,从思维到人才,对整个行业的重塑。过去我们说中国制造业是没有脑子的,都是山寨,但在互联网行业不一样,我国互联网行业在很多层面已经走在了前列。

  这里有最好人才,最先进的思维。而在教育层面,最激动人心的变化是,通过网络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。中国太大了,都不要说北上广深和偏远山区的区别,即使在北山广深,学区房内的孩子和学区外的孩子能一样吗,会有各种障碍,互联网在悄悄改写着这一切。

  36 氪:您预测未来互联网对教育产业最可能的改变方向是什么?

  阿诺:具体的方向我没想过,才 3年 嘛。教育行业最大的特征是细分厉害,爆发了 3年,离它成功都还差不知道几个 3年,教育是需要耐心的事。

  36 氪:说到耐心,在 GMIC 上,关心教育的投资者都在说耐心,这是互联网教育的特性决定的,还是最近大家真的都不看好这个领域了?因为目前的一些挫折,在线教育让不少创业者害怕了?

  阿诺:我觉得是让很多想利用教育掘金的教育者害怕了。不会让真正的创业者害怕。如果创业者觉得两年搞不好,就成功不了,那他也成功不了。

  我们所说需要耐心是教育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。教育行业细分得厉害,一个浪抓住了算不了成功,可能过来一个浪又给你拍回去了,教育本身是一个要文火慢炖的行业。

  教育不是 “伪需求”

  36 氪:在网上,我们说学习,它更多是要靠自己的自律和自觉,人其实是很懒的,所以很难能保证这个学习的环境和氛围。于是很多创业者把教育定义为 “伪需求 “,你怎么看?

  阿诺:说人性是懒的,我同意。但是这种懒是完全可以改变的。沪江这 15年,如果评价起来,我认为最大的成就,应该就是这个氛围。

  这个氛围难在哪呢,就是你一开始不成气候的时候,很容易放弃,因为你干别的事情,成效不好,你让大家都自我约束,变成比较健康的这种生态,一般是比较难的。相当于风筝没放上天的时候,你一松手就掉下来,反复掉下来。

  但是一旦你形成这种氛围,就好像大海,的确大海也会有局部地区被污染,但你发现大海是最难污染的。所以沪江刚创业前后,但凡有人在我们的这个社区上,哪怕只是骂个人,哪怕只是言语不客气,对不起,一定会有社管上去管你,把你处理了。为此还结下不少梁子,让很多人不爽。

  你去看国内很多社区,包括各种新闻客户端后面的评论区都一塌糊涂,没法看。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,如果价值观世界观没有形成的小孩看了这个 App 会怎么样,你会发现整个人就会被工具影响,会把错的当成对的,这个很不好。

  36 氪:大家通常认为虚拟空间是可以为所欲为的,所以才会觉得靠自律来学习很困难。

  阿诺: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,你既然来沪江,沪江是一个学习的地方,学习的地方那就不能乌烟瘴气。你必须按照我们的标准来,要不你就别来。因为你不来学习,来我这对我没有价值。我这 1 个多亿的用户,不是阿猫阿狗,随便什么人,而是你一定会有某个东西要学的,既然要学,你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的地方。

  好和坏这个氛围,你见到好的氛围不容易坏,你见到坏的氛围不容易好,这是大家取舍的问题。教育尤其要注意氛围。

  在线教育出现象级产品?很难

  36 氪:所以基于教育的特性,能不能这么理解,在线教育领域里面,出一个瞬间的黑马是很难的?

  阿诺:两三年之内或许可以,两三年之内抓住个细分的需求是可以的。但是如果你把两三年之内冲出来就定义为成功,这个我持不同态度。

  一般的教育企业,应该是七年左右,线下也是这样,线上也很难比它省多少时间。也就是七年左右能够让一个真正的教育类型的企业趋向成熟。所以说你这个黑马如果以七年为代表的话,会不少,因为很多细分领域这个需求都没有饱和。

  36 氪:所以互联网教育是特别难出现一个现象级的产品的,类似打车就想到滴滴,外卖就想到美团饿了么,教育领域很难出一个全民追捧的东西?

  阿诺:真的比较难,其实稍微理性一点的人,或者说在教育行业稍微花点心思的人都会发现,所有所谓的现象级产品,都会具备一些条件,首先大行业出现一个从零开始井喷发展,你比如说前几年手机销售是增速,基本上组装机都能卖得很好,因为大家是换机潮。中国是一个特别巨大的市场,所以这个浪潮,会比别人来得更加吓人。

  以移动终端为例,手机卖出去了,那 App Store 上的需求就会增长。App Store 是内生在手机里头的一个生态,手机在卖出去之前,相应产品是不会激增的。

  所以移动端的浪潮以来,一开始大家都是饥不择食,内容都很缺,来了就起来。所以很快就能出现所谓的现象级的产品。

  现象级的产品的第二个特征,就是需求非常的标准和单一。你不管是打车也好,还是其他的,它基本上就是干这一件事,我也没指望干别的事。

  但是你要说学习这个事,人与人之间的需求都不一样,完全不一样,所以它几乎是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把大家弄一块。

  教育领域细分的厉害,每一个分出一块儿,也就小几千万人。小几千万人,放到市场上被一家拿到得又多难?而且教育特别看中的是效果,其他领域只要有了,拿电商来说,大部分说卖的别人家的商品。卖出问题来,我只要有个 7 天包退,那就不会赖我平台什么事。

  但教育就不行,你的平台,不管是自己做,还是跟别人合作,基本上不会出现说你放心我卖的内容不会有问题。教育产品的质量没有三包的说法,它是没有一个标准的。

 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追求互联网教育现象级的这些人,可能本身的诉求就有一定的问题,没有理解教育的本质。

  在线教育 VS 传统教育:最终水乳交融是必然

  36 氪:还有一个就是讨论最多的就是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,也是这两年吵的很凶的。你觉得未来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,他们是各自占据这些学习者的一部分时间,还是会有另外的格局?

  阿诺:有争吵就说明有矛盾,有矛盾就说明有需要,应该说大家在方法方面,没有一下子就找到非常有效的方法,时间也都还短,所以我觉得这种短期的对抗和对立,每一年都会来一波,还是非常正常的。

  从趋势看,传统教育说的最多的就是师资的流失对吧,但很多事情不仅是教育造成的,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变革比较快,从而导致了优秀的老师的流失。你看全中国两个最优秀的老师,一个创办了新东方,一个创办了阿里巴巴。那你说这算不算中国教育界最大的两个损失,本来两个可以做教育部长的人,结果都出去下海创业了。

  其实每个学校,每一年都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出来。也就是那些最有想法的人,其实都不愿意呆在教育行业里头,这是传统教育一个特别大的问题。

  36 氪:那在线教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

  阿诺:老师本来就应该是这个社会特别聪明的一群人,他们是知识分子,属于比较前沿、比较优秀的人,这群人都出来了,那教育本身是有滞后的、是有这个问题存在的。从短期来看的话,“抢老师” 现象也就不奇怪了。

  但这只是短期的,或者部分的做法,应该是不能代表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,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并不是说把这些老师从线下争到线上,而是指我们只需要最优秀的老师,最适合当老师的那一群人。

  从长远看,这种模式对老师总体数量的需求,不会像现在捉襟见肘,不会因为一些老师的流失就会造成很大的一个不平衡。恰恰相反,教育的形式进行了新的变革,它用更大的整个互联网发展的成果,来满足更多的人的胃口。

  传统教育一般就是一个人对几个人,在互联网时代,它是一个人对数不清的人。科技的进步、效能的提升就是能实现这一切。等这一切成熟了,传统教育也会拥抱互联网教育,这个趋势是一定的。

  36 氪:很多人关注这个时间到底需要多久?

  阿诺:这个时间少则五年八年,多则十几二十年,这个过程少不了。所以互联网教育应该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头,用比较市场化的方式决定,因为市场,你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经营。这跟传统教育区别很大,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楚河汉界。

  楚河汉界还是有个界,但最终他们之间一定是彼此需要的,到那个时候水乳交融是必然的。

  在线教育也会是 BAT 的天下吗?

  36 氪:今年年 初的时候,腾讯投了新东方的网校,其他领域 BAT 三分天下的趋势好像越来越明显,你觉得在互联网教育未来也是这种格局吗?

  阿诺:刚才说了,教育的特点是慢。没有互联网教育这么慢的,所以这个挺难的。实际上大家都参与进来了,都参与进来之后,发现这比电商难做多了,这个难度可能比想象得更大。

  如果说大佬们都把其他的事情放下来,都做教育,这是中国之福。但是大家都有很多的事情要解决,教育本身就是逆商业而存在。所以如果说大家真的愿意转型,放弃商业只做教育的话,真是中国之福。

  36 氪:理想很丰满?

  阿诺:你站在人家的立场上,不应该这么干啊也。中国的商业、尤其是互联网产业尚在发展,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的春天才刚刚到来,互联网 + 定为国策才刚刚开始,机会一大把,没几个人能受的了互联网教育的慢。

  36 氪:所以更多还是要靠自己?沪江 D 轮融资之后,当时的规划是要建一个整体的教育产业链,这方面的具体的工作有哪些?

  阿诺:除了刚才说到的平台搭建和纵向延伸,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的,包括对创业者福利的这些,此外,我们还有专门的基金,投了很多项目,只是这些项目还没有完全公布。

  所以我们最近有很多好的项目找过来,希望能够找到沪江资金的支持、品牌的支持、用户数量的支持,然后是运营工具、商业转换的支持,其实它是完整的一套,就是一般的资金财富投资的领域,所以我们正式构建这个机制的路上。

  新兴板夭折,影响不了好企业

  36 氪:去年D 轮融资之后大家都很关注沪江什么时候上市,然后战略新兴板给砍掉了。这对沪江有什么影响么?沪江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?

  阿诺:资本其实就是火箭的助推器,创业者就是那个火箭头。火箭头最重要的是上天,最重要的是大家冲到那个价值。但是它要想上天,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,其中特别少不了的是助推。

  那么资本就是这样,大家一定要认清那个关系,你既不要指望你这个资本成为你的大脑,成为你整个火箭,成为卫星核心,你也不要以为你可以靠一点点的其他的力量,轻松去上天,大家彼此之间是这样的关系。

  这个没有什么可避讳的,我们非常感谢各路对教育看好的、也更有耐心的资本,不管是对于沪江的关注,还是对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关注。

  36 氪:火箭头管飞到哪儿,助推器管飞多高。

  阿诺:我们常开玩笑说,中国的互联网行业,很多都得感谢国际资本,没有国际资本早期的认知和理解,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不起来。

  但是现在国内的资本实力强了以后,这个格局会有所改变,现在也是一样,这几年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,其实也离不开资本的关注。

  但是将来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改变,一般的资本,对它的帮助不见得太大,但是你不能磨灭了这个过程。所以资本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回报,这是他们自身的一个需求。

  你要做好这个时间节点,让更多的人都能成功,而不是所有人都为谁去做牺牲,这是一个平衡的关系,对任何人来说,既是挑战,又是机会。

  36 氪:所以像新兴板的这个事情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好的事?

  阿诺:新兴板的砍掉会给所有投机的企业带来问题,但是不会给好企业带来任何影响,因为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,进入一个快速调整的阶段,新兴板的推出,和新兴板的夭折,也只说明了这些方法在调整,而不是方向在调整。

  如果一家企业非要靠着借什么板上市的话,那上市之后怎么过。上市之后的苦日子才开始,这是很多上了市的人讲的话,既然这样,火急火燎干什么呢?

  我算比较理智的,看的比较淡,没有不去强求,如果有,为什么要拒绝呢?因为晓得自己的实力,我很早就坚信,互联网教育就是人类教育的未来。

  我们身在这个时代,的确是教育变革最好的时代。说不定经过我们的努力,通过互联网真的能够让教育变得更加简单、更加公平、更加快乐。所以如果能够在未来的五年十年,哪怕是二十年实现这个愿景,我都会觉得此生无憾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相关文章